你知道月餅的典故與由來嗎?一起來品嘗中秋月餅的歷史韻味!


  中秋節可不能只顧著烤肉跟吃月餅而已對吧!?月餅的歷史也是相當值得玩味的!在上一篇「三種基本款的中秋月餅,你都有吃過嗎?」裡介紹完中秋月餅的種類之後,這篇就來聊一下月餅的起源吧!

  月餅最廣為人知的由來,應該就是元朝時劉伯溫的「八月十五夜起義」了,相傳在元朝末年的時候,中原漢人因為不甘再受蒙古人統治,所以有志之士便開始共謀反抗大業,而由於當時的訊息傳遞有一定程度的困難,劉伯溫為了傳遞消息一事便開始謀劃計策,他散佈在中秋時有瘟疫將至,而吃月餅可以避瘟疫的流言,然後在月餅裡面藏了「八月十五夜起義」的紙條,最後匯集了各方勢力,終於推翻元朝成功。這應該就是我們從小聽到大最常聽見的中秋月餅由來。

  但若要再仔細探討,在中國的歷史上,月餅最早是出現在唐朝的軍隊裡面,在唐高祖年間,就有出現大將軍李靖遠征匈奴,八月十五得勝歸來之後,吐魯番商人向唐高祖獻餅祝賀,唐高祖拿出圓餅與群臣共享的紀錄。但當時還不叫月餅,頂多算是八月十五吃的圓餅!後來到了南宋,吳自牧的《夢梁錄》才出現月餅這個詞彙,而首次發現吃月餅的描述則是來自於明代的《西湖遊覽志會》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把關鍵字餵餵Google,然後清朝開始對於月餅的記載就越來越多了,製作方面也越來越精良。

  歷史的演變是相當有趣的,月餅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許多別名,大部份都是慢慢演化而來,如果想追朔到月餅的祖先,還可以聊到封神演義,在殷、周時期,江浙一帶就有紀念殷朝太師聞仲的「太師餅」,記載關於太師餅的描述就是邊薄心厚,有點月餅的味道。漢朝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引進了芝麻跟胡桃等素材加入糕餅之中,出現了一種以胡桃仁為餡兒料的圓餅,稱之為「胡餅」,可別誤會是加了胡椒的大餅了。然後到了北宋,北宋的皇家在中秋節的時候喜歡吃一種「宮餅」,這種宮餅在民間稱為「小餅」、「月團」。蘇東坡曾經在其詩中提到:「小餅如嚼月,中有酥和飴。」,這時對中秋節時所吃的糕餅,名稱已經漸漸的往月餅靠過去了,而到了南宋,才正式出現了「月餅」這個名詞。

  明代的田汝成所著《西湖遊覽記》一書中曾曰:「八月十五謂中秋,民間以月餅相送,取團圓之意。」是不是相當有意境呢?在了解這些典故之後,有沒有覺得品嘗月餅時也連帶品嘗起了中國歷史~

留言

熱門文章